领略她背后的文学世界

领略她背后的文学世界

  《众声喧哗》是王安忆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包含同名中篇小说《众声喧哗》及6个短篇,写的都是城市边缘人物的情感状态,讲述江南市井的平凡故事。作者通过纽扣店的欧伯伯、年轻保安“囡囡”、东北女人六叶等不同人物的7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汇集成不同的声音,从而共同组成了一个喧哗的市井红尘。

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中文系156会议室(李兆基人文学苑6号楼)

梁祝故事的起源地,是在四明,还是毗陵?两者又是如何层累地相生?“祝英台”究是人名,抑或地名?值俞国林先生同名论集《寻找祝英台》付梓之际,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学研究平台特邀请俞国林先生举行讲座,通过对历史事件与地志书写、文献脱讹与句读错断的考索,寻找“一种文本被层累地误读的可能”。

嘉宾:梁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辽京(作家)、沈书枝(作家)

在乡村日渐凋敝,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沈书枝用真诚质朴的文字,为读者记录下从过去到现在乡下的生活。在新作《月亮出来》中,她对故乡有了新的感触。9月13日晚,中秋放假前夕,让我们伴着月色,与著名作家、学者梁鸿,青年作家辽京和沈书枝一起,在方所北京店聊聊关于童年与故乡的故事。

嘉宾:陈剑莹(导演、编剧、制片人)、贺嘉钰(学者)、张晚禾(诗人、记者)、栗鹿(小说家)

《1997年的蛹事件》一书收入了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空蛹》,和收入书中的其他五个故事一起,构建了小小的宇宙模型,令人晕眩,也令人震撼。9月13日晚,欢迎来到码字人书店,和电影人陈剑莹、学者贺嘉钰、诗人张晚禾、作家栗鹿这四位美好的女孩子一起聊聊天,谈谈她们的创作、生活,以及栗鹿的这本短篇小说集。

地点:朝阳区东坝镇半截塔路53号郎园Station(北京纺织仓库南门)D3-1座单向空间

嘉宾:元山里子(作家、服装设计师)、李良(评论家、《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陈瑞琳(作家)

什么样才算幸运?什么是幸福?幸与不幸,本身就是争论不休、缺乏统一标准的命题。在作者元山里子的眼中,人与人的相遇便是幸运的最小单元。9月15日,元山里子将带着《人间幸不幸》,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李良、欧美影视协会会长陈瑞琳来到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与读者们分享这本散文随笔集,这些只属于她一个人的小故事。

屈原是原始神话-巫术传统的超越者;屈原扬弃的又不仅仅是楚国的传统。屈原一方面否定了作为原始文化尤其是楚文化核心的神话-巫术信仰,剔除了其中对神的“相信的活动”,一方面又将其中的神鬼异物熔铸成了艺术表达的“有意味的形式”。依据“在楚言楚”的观念来诠释屈原遮蔽了他与中原文化的深刻联系,出土的简帛古书可以帮助我们揭破历史的真相。

不管你有多么孤寂,总有风景能抚慰心灵。在北京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在人居住的空间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共生在这个环境里的物种。只要留心,我们就可以聆听到许多荒野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和珍贵之处。万物可亲,也让人心灵富足,只要拥有这种感知力,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广阔无边的自然、受到自然的滋养。9月15日下午,我们邀请自然博物作家欧阳婷老师来到壹等书房,与大家分享如何感知自然、认识自然。欢迎现场参加。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代以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文化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9月17日,北京地坛书市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三国前夜》与《忽如远行客》是今年出版的两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关于汉代历史的作品,北京新闻广播邀请这两本书的作者,引领我们回到两千年前的历史现场,聆听天子与逸民的对话。读者见面会上,两位作者将结合书中的精彩内容,带我们走近上述历史人物,感受他们在复杂环境下的信念与取舍,同时揭示这段历史背后更多罕为人知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汉代。

在本次讲座中,演讲者将深入探讨雕塑作为一种关键记忆媒介的艺术和现象学意义,特别关注了伦勃朗的名画《亚里士多德与荷马半身像》。在细致的分析过程中,珍妮特·科尔教授将展示伦勃朗是如何将艺术形式之间的竞争——包括艺术形式间、艺术家间以及与古代遗产的竞争——和传统艺术理论中的二元对立——如触觉与视觉、物质性与理智性、存在与记忆——转化为一种极其复杂的触觉绘画哲学。此次讲座的内容基于科尔教授新书《半身像的生活》(The Life of Busts)的最终章节,总结了其中关于半身像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自我塑造中扮演的至关重要角色的观点。

《山海经》的地理范围究竟有多大?它记载的究竟是什么地方的地理?本讲就让我们通过《山海经》的地理记述,一同探寻答案,并管窥其历史地理学价值。

《山海经》中记载了众多的沿海地名,勾勒出一条连接东北亚与南海的航线,其中记载的海贝、猩猩都为外来事物,表明早在商末周初,中国已经与南洋、印度洋有了商业和文化交流。本讲将通过解读《山海经》中记载的上古中国与海外海上交通贸易的内容,进一步论证《山海经》对于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史料价值。

嘉宾:邱华栋(作家)、霍俊明(诗人、批评家)、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岳雯(《文艺报》社副总编辑、研究员)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三十年构思、六年时间完成四十年创作大成之作《空城纪》。小说以诗意语言和绚烂想象回到渺远的西部世界,叙写六座古城废墟遗址的故事。9月18日,邱华栋将与霍俊明、刘大先、岳雯一起做客雍和书庭,分享这部新小说。

嘉宾:陈子善(文学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冬妮(王赓孙女、作家、历史学者)、张隽逸(法律从业者,译者)

个人、家族、阶层、时代,从来密不可分,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家族的缩影,一个家族的兴衰是一个时代的侧写。本次我们探讨的源起是一本人物传记的出版——《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9月13日晚,本书作者王冬妮将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译者张隽逸一起在上海图书馆东馆,讲述王赓的传奇一生,重拾家族记忆,聆听来自历史深处的时代回响。

上海|破解生活算法——外卖快递骑手的逆行人生与职业未来:《智能革命与骑手未来》新书分享会

9月14日,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葛天任将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从上海数字递送工人的工作状况、社会心态、社会融入、社会流动、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六个视角出发,探讨上海数字递送工人的群体画像、工作状况、工作诉求、观念心态、职业发展和社会支持,展望智能革命对这一群体的深刻影响,尤其是今后的职业身份转型与职业发展方向。

《江芦的咏叹》一书是专门为年轻的读者编选的,书中描绘了一花一草带来的喜悦,对往事与故人的怀念,对艺术与远方的追寻,内容精选了赵丽宏写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散文。9月14日下午,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宏将和读者们分享阅读与写作是如何陪伴他面对逆境和孤独,带给他人生的希望与追求,使他的生活变得充实、快乐。

上海|从边缘到中心:J. 罗伯特·奥本海默与原子时代的历史交汇——《奥本海默传:深入核心》新书分享会

嘉宾: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方在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维特根斯坦传》作者瑞·蒙克这次在《奥本海默传:深入核心》中深入挖掘了奥本海默的成长经历、教育和个人关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对这位传奇人物的细致理解的视角。9月14日,我们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在庆对谈,将深入剖析J. 罗伯特·奥本海默的非凡人生历程,展现他如何从学术边缘的独立科学家逐步迈入20世纪科学领域的核心,最终成为“之父”。还将探讨他在科学界的卓越贡献,尤其是在曼哈顿计划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并审视他在安全听证会中所经历的不白之冤。讨论还将延伸至美德核竞赛的背景,特别是1941年秋海森伯与玻尔在哥本哈根会面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全球科学和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

上海|神形的诗学:东方美的渊源与现代生活启示——探讨当代语境之下的东方审美与文化思考

嘉宾:程衍樑(播客主播)、张定浩(诗人、文学评论家)、李叶飞(作家)、施雯(余德耀美术馆策展人、副总监)

中秋前夕,我们邀请了播客“忽左忽右”主播程衍樑、作家张定浩、“植物星球”主理人李叶飞、余德耀美术馆策展人施雯等不同领域的创作者,翻起原始的奥义,从东方美的源头出发,与你重新看到现代生活的另一种形态。

简·奥斯汀研究者、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汪燕,历时三年,独立翻译八卷本“简·奥斯汀全集”,完整收录奥斯汀的六部经典长篇小说《北怒庄园》《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以及首次正式出版的《简·奥斯汀书信集》和遗作《苏珊夫人:简·奥斯汀短篇作品集》。9月15日下午,汪燕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简·奥斯汀全集”责任编辑陈斌将做客普陀区图书馆,与读者朋友一起走近简·奥斯汀,领略她背后的文学世界。

如何组织好一场高效、有序的会议?为了达成共识,参会各方对会议应有哪些基本认识?换言之,开会为什么要规则?具有近150年历史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正是专门应对“如何开会”这一问题的实用手册。9月15日,《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2版)》译者袁天鹏、复旦大学教授桑玉成将来到朵云书院·旗舰店,与读者分享开会的种种规则。

嘉宾:王莫之(小说家、乐评人)、桂传俍(文艺评论家、《萌芽》杂志副主编)、吴建京(音乐制作人、唱作人)

时代曲诞生于旧上海,为中国的流行音乐画了一条洋气的起跑线。它有民歌小调的中国心,穿着爵士乐、探戈或者伦巴的西装,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海内外华人不可或缺的日常娱乐。它的离开很突然。这种转变,被黄霑先生称为“夜来香”,即“夜上海”搬来了香港,也如那首时代曲经典所唱:“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借助邓丽君、费玉清的“力赛可”(Recyle)翻唱,时代曲低调返场,还把自己化妆成“上海老歌”。本次讲座,作家王莫之邀请评论家桂传俍从爵士乐出发,唱作人吴建京以摇滚乐视角,一道回望时代曲,且看那些老歌还有多少“力赛可”的可能性。

日本作家武田泰淳曾连续担任谷崎润一郎奖等文学奖项的评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是《眩晕的散步》,由他口述、由妻子武田百合子做笔记的文章合集。泰淳去世后,文学杂志《海》向武田百合子约稿。应泰淳的要求,百合子在山居期间写日记,编辑向她约的就是最后一年的日记。日记呈现出饱满的生活质感,也尽显日记作者的才华,于是完整的十三年日记在第二年作为《富士日记》成书,为武田百合子赢得田村俊子文学奖。从此,她成了一名随笔作家。2022年,武田百合子的《日日杂记》中译本出版,时隔两年,武田泰淳的《眩晕的散步》与武田百合子的《富士日记》分别出版,武田夫妻以不同的视角记录了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看作是昭和时代的不同角度的切片。9月15日,《眩晕的散步》《富士日记》《日日杂记》译者田肖霞(默音)与文史研究者、专栏作家、播客主播沙青青将来到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展开对谈。活动由《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主持。三人将围绕武田家的创作聊一聊昭和时代的日本和当时的作家生活。

嘉宾:刘明厚(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周可(导演、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陈蕾(主持人、制作人)、鲁小艳(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9月16日,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刘明厚、导演周可、副教授鲁小艳、主持人陈蕾将以线:娜拉归来》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现代婚姻和家庭的核心问题。

9月16日下午,罗衣与编剧、青年作家傅踢踢将在充满活力与创意、用艺术文化编织出的百新书局,与读者们一同看见、倾听并感知身边真实生活中的细微日常,让我们在生活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中间”。

嘉宾:史烨婷(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孔亚雷(小说家、翻译家)

香特尔·阿克曼是上世纪对电影艺术影响最重大的导演之一。26 岁就拍出《让娜·迪尔曼》的她总是自己撰写电影剧本,但单独以文字形式出版的作品只有一篇中篇小说与自传作品《我妈笑了》。9月15日,《我妈笑了》中文版译者史烨婷与小说家、翻译家孔亚雷将来到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聊聊阿克曼这部美丽、真诚的文字作品。

嘉宾:张向荣(文史作家)、冯渝杰(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白云天(四川师范大学教师)

三国鼎立前夕,东汉末年的余晖与群雄逐鹿的序曲交相辉映;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究竟深藏着多少士人儒生的信念坚守与皇权崩解背后的复杂纠葛?张向荣的历史非虚构新作《三国前夜》重点描绘了桓、灵二帝统治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现了士大夫们如何在与皇权、外戚、宦官等政治势力的复杂斗争中寻求出路;冯渝杰教授的重磅论著《神器有命》则深入汉帝国神圣性格的内核,揭示谶纬神学如何构筑起帝国合法性的基石,又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瓦解,预示着汉魏禅代的必然。9月13日晚,世纪文景携手社科文献出版社,邀请青年文史作家、《三国前夜》作者张向荣,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神器有命》作者冯渝杰和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白云天做客成都读本屋,展开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活动将以“汉帝国的神圣与倾颓”为主题,带领观众走进那段充满变数的历史时期,探寻王朝兴衰的真相,重新审视关于皇权、儒学与天下的深刻议题。

《生活在低处》记录胡安焉在20年19份工作之外,不上班时的生活,细细剖陈了“我为什么写作”的心路历程。9月15日,我们邀请到胡安焉和张丰,在文轩BOOKS高新店,分享新书《生活在低处》。两位嘉宾将会与我们聊聊如何在工作和写作之间取舍,聊聊写作如何影响、塑造乃至改变了个人的生活。

嘉宾:东心爰(科幻小说作家)、丛林宜歌(八光分文学编辑、书评人)、罗夏(科幻作者)

作为国潮元宇宙系列中的扛鼎之作,《卞和与玉》深入探讨了元宇宙为代表的技术对人的影响,是工具?是未来?还是异化人的末日机器,作者东心爰对此有自己的解答。9月15日,方所成都店联合八光分文化,邀请作者东心爰、责任编辑和书评人一起齐聚成都,首次在线下和幻迷、书迷朋友们交流,借中秋特展的机会,共同探讨科幻、女性写作与人类未来。也希望每位阅读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一份坚韧的力量和选择的清醒。

苏东坡,一个集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却总能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笑对人生风雨。9月16日,周裕锴教授将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讲述方式,从苏轼超然物外、非功利性的审美态度,苏轼提倡审美趣味的多样性,苏轼主张写意与传神相结合的审美表达,苏轼更推崇文人写意画,将之置于画工画之上等方面为我们讲述苏轼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这一切话语裹挟,要如何才能立即退出?李颖迪追踪三年,从网络上的隐居者聚落如“隐居吧”、豆瓣小组、QQ群,深入包括东北鹤岗、河南鹤壁、安徽淮南、河北燕郊等多座适合低成本生活、受到年轻人关注的城市,走进当代“逃离者”的生活和内心。他们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又是什么,促使他们做下逃离的决定?带着这些问题,9月16日下午,非虚构写作者李颖迪将携新书《逃走的人》来到镜中,与读者朋友们一起探讨逃离主流生活方式的现实障碍和未来可能性。

《丛台别》命名出自一同名的著名汉剧折子戏,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位青年女性,分别为汉剧名角邰玉、著名记者江淼和女大学生程米粒,作品通过叙述她们的成长轨迹和家族故事,再现了武汉半个世纪以来的市井生活百态与其中新旧观念的冲突,全方位表现了武汉社会的时代发展与进步。9月13日晚,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旅澳武汉籍作家韦敏、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陆鸣做客武汉SKP,从长篇小说《丛台别》谈起,讲述自1920年至新世纪的武汉城,以及城市里人物的悲欢和生死的无常。当“戏味”与“汉味”搭配,让我们一起聆听武汉百年城市史诗。

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百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的血脉,是谓“家谱”。关于家谱纂修,传世文献记载、民间传说虽然都有涉及,却难免参差纷纭。本周六,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张建民教授将以家谱记载为依据,从家谱与国史、红纸印谱、老谱传承三个方面探讨近代家谱纂修的相关规范与习俗。

嘉宾:韦敏(作家)、马德驹(武汉康礼高级中学校长)、韦莉(武汉市汉阳区楚才小学校长)、石青(原楚天广播电台常务副台长)

9月15日下午,“九头鸟畅谈六渡桥——《丛台别》新书分享会”将在卓尔书店举行,诚邀广大读者共赴这场心灵之约,一同体味作品背后的故事及武汉半个世纪以来的市井烟火与汉剧风情。

9月13日晚,作家邱华栋将来到“赵健的读书日记”直播间,与知名读书博主赵健一起聊聊《空城纪》《现代小说佳作100部》,带我们穿越千年时空,进入西域废墟上的想象,也与古今中外伟大的灵魂再次相遇。

地点:腾讯会议(ID:102798679)、哔哩哔哩(房间号:11444845)

嘉宾:邓剑(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王子建(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陈亦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讲师)、陈新儒(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思妤(南开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宗祖盼(深圳大学副教授)、赵晓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讲师)、耿弘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讲师)、熊硕(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

作为首部国产“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从一部游戏作品晋升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中国游戏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乃至国家民族的历史经验都密不可分。为进一步探究艺术热点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展望游戏这门新兴艺术门类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期论坛邀请多位深耕游戏行业的学者专家,就《黑神话:悟空》引发的超热度文化现象展开对话。